2011年7月4日星期一

《古晋旅游景点》华族历史文物馆

装修过后的华族历史文物馆
馆内还有介紹古晉华族移民歷史的中英短片
馆里介绍籍贯的部分,每個籍貫底下,都有個紅色按鈕,按下去之後就會播放出那籍貫的語言,蠻有趣的。


早期咖啡店摆设



 古晋大伯公庙数步之遥的《华族历史文物馆》装修后,脱胎换骨。看得出館內的設備還蠻用心 去管理的,有點類似縮小和精簡版的香港 故事博物館,確實很值得一去。馆里介绍籍贯的部分,每個籍貫底下,都有個紅色按鈕,按下去之後就會播放出那籍貫的語言,蠻有趣的。除此之外,馆内还有介紹 古晉歷史的中英短片。入场是免费的,如果你觉得这个文化馆还不错,乐绢是你表达支持的最佳方法。。。。。
 
前任中国驻古晋总领事吴德广先生,眼中的“砂劳越“
砂劳越河滚滚地永不停息流入大海,历史的长流就像砂劳越河一样悠悠地流淌着。在古晋砂劳越河畔的河滨公园里,一座近百年的建筑物像一位历史的巨人屹立着 守候着砂劳越河的流逝,见证历史长河的沧桑。那座古老的建筑物就是华族历史文物馆。参观它的游客络绎不绝,尤其是到古晋游览的华人。访问古晋的中国客人毫 无例外,参观华族历史文物馆成为他们重要的参观项目之一。

  古晋华人称这座建筑物为“老古董”,它既古老又年青。这座别有一格的“老古董”前身为华人法庭,建于1911年。在查尔士·布律克统治时期华人法庭对华人的婚姻、产业等民事纠纷进行仲裁。1921年华人法庭撤消,这座建筑物归属于政府。 1930年起它成为砂劳越中华商会总会会址。在中华总商会旗下达63年之久,1993年它成为砂劳越华族历史文物馆。

  这座四方型的建筑物看起来古色古香,拥有展览大厅,左右为辅翼厢房。两道大门门楣上刻有天秤图案。有趣的是参观者可在正门两旁欣赏到一副充满着激情的 对联。一句是“华族万里投荒喜今日丰衣足食安衽席”,另一句是“历史百年作证记当时斩棘披荆启山林”。每一联为16个字,这副对联生动地描写华人先辈离乡 背井,漂洋过海来到砂劳越艰苦奋斗的拓荒生活,赞颂今日丰衣足食的日子。展览大厅陈列着图片和实物,图文并茂,详细地介绍华族移居砂劳越的奋斗历史。

  19世纪初期中国政局动乱,政治腐败,民不聊生,中国沿海地区人民纷纷漂洋过海谋生。1898年至1912年之间当时砂劳越统治者查尔士·布律克为了 发展经济,重视农业发展,加之种植树胶、胡椒、硕莪、甘蔗等农作物成功,因此他鼓励华人移民到砂劳越务农。随后大批华族农民从福州、闽南地区、诏安、兴 化、广惠肇、潮州、客属地区、海南、雷州等来到诗巫、古晋等地。他们开拓荒地,建立垦场,那时他们遇到种种困难,人地生疏,面临贫困、疾病和水土不适的挑 战,又缺乏生产工具,但他们以坚韧无比的毅力,开天辟地的精神,与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, 改造了大自然,战胜重重困难,生存下来,并在那里繁衍生息。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文明,促进了农业的发展。在农业不断发展的同时,许多华人投入商业领域, 他们又凭着忠厚和诚实的本质,认真守信的作风在商业中大显身手。他们在发展和繁荣砂劳越经济中做出积极的贡献。他们与其他友族一起共同奋斗,在砂劳越建立 了许多大小市镇,引进各种先进工艺技术。他们靠劳动之手,流血流汗,赢得今天丰衣足食的生活。

  在华族历史文物馆里游客不仅可以了解到砂劳越华族的奋斗史,也可以了解到华族社团的由来,他们的籍贯概况、分布的地理位置、传统的风俗习惯以及传统的文化等等。

  根据1990年6月的统计,在砂劳越的华人共有483301人,其中来自福州占32.8%、闽南地区13.4%、兴化3.4%、客家32.4%、广惠 肇6.2%、潮州8.6%、海南2.0%、其他1.2%。华人从事不同职业,工业、商业、农业、科学技术、教育、文化等等不同领域中涌现不少华人先驱者, 也有深受人民爱戴的政府官员。华人从商者居多,成功的资本家、企业家不乏其人。

  华族历史文物馆忠实地记录一批拓荒先驱者,例如诗巫垦场“港主”黄乃裳、福建籍人士拓荒先驱者王友海、诏安籍田考、兴化籍涂耐冰、粤籍刘直、客属刘善 邦、潮籍刘建发、海南籍何敦盛等等。有的拓荒先驱者的相片,如海南籍张德显,在馆中没有见到,但他拓荒的史略和建树广为流传。

  在文物馆里参观者从一个个先驱者的肖像上,能以天马行空的想像力,读出他们奋斗的人生,看到他们头脑的智慧,眼神里的坚毅,皱纹所显示的艰辛,嘴角上所挂的自信……然后在平静的心路上,感悟后人为他们撰写的史略。

  华族历史文物馆是一所引人入胜的历史课堂,是一部发人深省的历史教科书。华族社群的来历和背景、传统的文化和习俗,华族籍贯的基本情况以及先驱者的英 魂……都是生动的教材,毫无疑问这个文物馆将永远教育和激励后辈华族,尤其年轻的一代,不断进取,艰苦奋斗,为建设更美好的生活而献身。



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